2023年年底,商务厅主办、安徽省进出口商会承办的“2023年省级外贸专题培训项目”工作顺利完成。近日,北京中银(合肥)律师事务所也收到了来自一封安徽省进出口商会的书面感谢信,对为我省各地市外贸企业进行RCEP政策和合规宣讲工作中做出积极贡献的本所国际业务部负责人蔡荣凤律师进行了书面通报表扬。
蔡荣凤在商会的“2023年省级外贸专题项目培训”实施期间,为培训教材《外贸实践与创新》提供的文章,专业性强,有较强的指导作用,深受外贸企业喜爱;蔡荣凤多场就RCEP主题培训的讲课可操作性强,广受赞誉,商会特发文表扬,详见如图:
经统计,在本项培训工作中,蔡荣凤分别在芜湖、蚌埠、马鞍山、铜陵、明光、天长等多地开展主题为《RCEP对我省机遇与挑战及投资风险提示》、《RCEP对我省机遇与挑战及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保护》、《RCEP成员国市场开拓及我省机遇、挑战及投资风险提示》的多场培训。
课程就企业关切的RCEP的货物关税减免政策、过渡期安排、原产地累计规则、海关程序、RCEP知识产权保护进行重点讲解,同时蔡荣凤结合原产地累计规则和关税减免政策对出口国选择、如何做转口贸易、如何进行优化产品结构、进行产业链布局进行融会贯通讲解,课程操作性强,深受外贸企业好评。
据悉,由安徽省进出口商会承办的2023年省级外贸专题培训于2023年11月3日圆满结束,本次培训项目共组织培训12场,参训企业1408家,培训人员达1678人,实现16个市全覆盖,培训以“线上+线下”双模式开展,其中线上培训通过网络云平台向全省外贸企业免费推广线上学习视频,学习点击量超过一万人次。培训内容涵盖外贸业务流程、国际市场开拓、RCEP等主题,深受外贸企业好评。
本次承办单位的书面表彰是对蔡荣凤涉外法治建设中的为外贸企业作出贡献的一种鼓励和肯定。蔡荣凤作为本所国际业务部负责人,多年研究国际贸易、RCEP理论、“企业走出去”合规法律并结合办理涉外实务案例致力为我省外向型企业保驾护航。北京中银(合肥)律师事务所将以此次表彰为契机,以更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做好涉外法律工作,为安徽本土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为涉外法治建设添砖加瓦。
中银(合肥)国际业务部
中银(合肥)国际业务部是本所特色专业团队,团队律师长期致力于涉外法律的实务和理论研究。团队律师均具有熟练外语技能,大多具有英语八级、口译、翻译类资质,多名律师有海外留学经历。本部门律师能熟练用多门语言审查和制作文件材料,提供咨询和建议,参与谈判,办理涉外案件等。业务类型涉及RCEP成员国全流程法律服务、跨境贸易、国际工程、跨境投资、涉外知产等多个涉外业务领域,可以为中外客户提供优质涉外法律服务。近年来本所国际业务团队已办理本土企业投资泰国、缅甸、越南、沙特等国业务。
中银总部国际业务
中银律师事务所是中国最早提供国际法律服务业务的律师事务所之一,在国际贸易、贸易救济和WTO、涉韩法律业务、国际能源与工程、国际投资与并购、国际金融、涉外诉讼与仲裁、国际知识产权、海事海商等领域均有精深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实务经验。多年来,中银律师团队充分发挥在涉外法律业务方面的理论和经验优势,在为政府和企业提供高质量涉外法律服务方面取得了骄人业绩,连续多年入选钱伯斯、LEGAL500、LEGALBAND等国际法律服务评级机构“国际贸易/WTO”领域的榜单。

蔡荣凤
Cai Rongfeng
北京中银(合肥)律师事务所国际业务部负责人
法律、医学双硕士、上海市英语高级口译员、全国翻译资格证书(二级口译)(交替传译)、投资项目分析师;为法律、英语、医学跨领域复合型律师。
【入选人才库情况】
司法部“千名涉外领军人才库”成员、全国律师协会涉外领军人才库成员、安徽省律协涉外领军人才库成员、合肥市律协涉台涉外法律服务团成员;
【社会任职】第十届全国律协涉外委委员、第九届、第十届安徽省律师协会涉外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任)、第九届安徽省涉外专门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届安徽省律协长三角一体化委员会委员。
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中国国际商会安徽调解中心调解员、芜湖仲裁委仲裁员(涉外方向)、沧州仲裁委仲裁员、澜湄国际仲裁院仲裁员、海口国际商事中心特约调解员、安徽省进出口商会第四届理事会监事。
【获奖情况】
2014年被安徽省司法厅评为律师进社区先进个人、2015年合肥市司法局优秀共产党员律师、2017年被评为安徽青年先锋人物,2020年合肥市律师协会“第四届优秀律师”,2023年全省律师行业党委优秀共产党员
【业务类型】
1、企业“走出去”涉外法律服务,投资目标国业务开展包括项目设立和实施全程法律服务;
2、企业“走进来“涉外法律服务;
3、国际贸易、国际工程、国际诉讼与仲裁业务、跨境投资、涉外知识产权;
4、医药大健康领域法律服务。
【理论研究】
2017年,根据经办案例撰写的《巴基斯坦国际EPC项目法律风险防控与应对建议---以旁遮普省农村净水项目为例》获得第十五届华东律师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